浏览数量:7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来源:本站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一项古老的雅俗共赏的文化习俗。为了继承与发扬中国民俗传统文化,持续推进我校栖霞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融合图书馆资源的“Xiang阅读”特色项目的校本研究》,学生们动手描绘寒梅图,体会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九九消寒图”,以便一天一天数过这八十一天,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同学们从冬至起,在家里身穿汉服,描涂九九寒梅图;开学后,在班级继续描涂九九消寒图。同学们在描绘中,领悟到其中所寄托的人们对寒冷散去、暖春将至的美好期盼,以及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细腻感知与诗意情怀。“九九”寒天至此结束,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九九数尽寒冬去,溪畔田头草萋萋”。在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中,我们能领略到古代人民不畏严寒霜雪的坚强品性,学习到他们在凛冽寒冬中的乐观精神。
文:邵双玲
图:语文老师们
一审:邵双玲
二审:李 玲
发布:王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