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6-12 来源:本站
初夏已至,绿意正浓。2024年6月7日上午,花港第二小学语文组开展了第七次校本教研活动。上午第二节课,赵丽娜老师带领一(1)班学生展示了《咕咚》一课。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内容有趣,人物性格鲜明,对动作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看了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成熟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本课是这学期的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猜猜文中生字的读音,赵老师也通过借助插图、熟字加偏旁、字理识字、拓展词语识字、形声字识字等多种识字方式进行生字教学部分,旨在二年级学习无注音课文前打下识字基础。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针对这类故事文本的阅读,赵老师根据课文插图带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词语,通过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
课后,语文组的听课老师们对本节课程进行研讨。
岳冉老师听完课后认为:1.这堂课的巧妙之处在于将识字教学与课文内容紧密融合。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认识和记忆这些字。这种随文识字的方式,使识字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2.学生们仿佛跟随故事中的角色一同经历了那场“咕咚”引发的奇妙冒险,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轻松地掌握了许多生字的音、形、义。教师对于生字的讲解细致入微,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组词造句等,让学生对每个字都有了深刻的印象。3.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发言踊跃。他们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也扎实地提升了识字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节奏把握得当,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
印藕玲老师指出:赵老师展示了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字理、组词、做动作、部件法,让识字变得趣味,也为接下来二年级的无拼音的课文做好街接。同时也提出建议:课文的朗读要基于生字的教学,课堂评价可以再激励点。
卢云老师指出:赵老师的这节课是无拼音的课,所以在一开始先教会学生识字、认字的方法,再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去阅读,体悟情感。学生有了方法,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以后面对没有拼音的文章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王京京老师认为,这节课赵老师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孔欣雨老师表示,赵老师这堂课的导入十分巧妙,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咕咚”这个神秘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细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识记字形,让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任美静老师认为赵老师的课程生动有趣,课程紧紧围绕大纲,有目标有重难点,启发学生循序渐进。上课的语调温柔,与学生互动很好。对生字的讲解,运用多种方法,配合图片,深入教学,达到了很好的堂课效果。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语文组的老师们今后会在教研中把教研达成的共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相信在实践中会有更多新的收获。
文字:赵丽娜
图片:王京京、马付阳
一级审核:赵丽娜
二级审核:岳冉
三级审核: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