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4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5-22 来源:本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023年5月22日,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的古诗分享如约而至,本次分享由邵双玲老师进行,邵老师和教师们分享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写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邵老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其人。关于作者张若虚的记载很少,仅知他是扬州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名扬上京,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平常无奇。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十八联三十六句二百五十二字,整体说一下全诗的内容,第一段写诗人所见春江花月夜之美景,第二段写诗由望月所产生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第三段写诗由看到江上之船,联想到舟中之人,继而联想到扁舟子所思念的闺中思妇,第四段写闺中思妇对游子的思念,第五段写诗人月夜思归。《春江花月夜》写出了一个绝美的诗境,而在这个诗境中,包含了对宇宙人人生的思索,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易逝的喟叹,对心灵依归的渴求等等,这些都是深植于人心的东西,所以只要有人愿意仔细品味它,必能从中获取心灵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是“诗中的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就如同月亮,一直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学生却是一届又一届的变化。教师教的是书,育的是人。教师在长年累月的的教学实践中,把艰深晦涩的知识衍化得通俗易懂,把简单平实的东西讲得饶有趣味。这些是我们教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付出,对学生因势利导,用正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勤奋学习的心态。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偶然,如同张若虚在诗中表现出的迷茫、无法归家的失落,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努力想办法克服和解决,只要心中的目标坚定不移,就是踏着荆棘我们也要闯过去,勇敢的朝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靠近。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接着卢老师和印老师发表的对这首诗词的感想。
卢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了两点感受:一是要追求真理。张若虚在美景中受到了熏陶,他追求美的境界。我们教师则要在教学中追求真理。我们在生活中会不经意地变成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但是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所说,我们要以主体为中心,追求真理。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并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着这个学习任务来讨论、实践,并从中接近真理。
二是我们教师调整心态,换种方式教学。张若虚在面对美景中的不得意时,是一种释然的态度。我们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卢老师和在场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心理培训时听到的一个案例。卢老师觉得,如果当时老师调整一些方法,以更好的方式和学生相处,学生会受到更大的启发。最重要的是,老师自己的心态要做出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总是带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学。有的时候,蹲下来,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处境,最后找到合适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印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的心中往往寄托着美好、思念、祝福、离愁之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描写了一轮照耀万物的月亮,全诗描写了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城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这是一幅绝美的春江月夜之景。在教育中,教师就像是春江水,给孩子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知识,承载着春江中的万事万物。春江周围的鲜花、树林,春江里的水草、船只、沙洲等就像是学生,师生一起沐浴着柔美的月光,相互依偎,教学相长,在美妙的教育之境中和谐相处。
大江之上的柔和月光又仿佛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片温情的关爱,教师的爱犹如月光,温婉亲切,不带一丝刺眼,是那种可以抚平伤痕,磨去棱角的心灵照耀。本首诗歌最打动人的还是如邵老师所说的那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一代代的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的总是相像。江月长明而人生短暂,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在教育之路上,老师会接触一批又一批学生,唯有不变的是我们的教育初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事业始终有着一颗热爱之心,对学生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心中有着理想信念,脚下有着使命担当。在漫漫教育之路上,我们都怀着不变的初心,去大步前行,追寻心中明亮的月光,就算是前路茫茫,我们也会收获满天星光。
图片:张啸天
一审:邵双玲
二审: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