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8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2-29 来源:本站
2024年2月28日,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的语文组校本教研活动如期拉开了序幕。本学期的我校的语文组校本教研将落实区域教研“双研合一 适性赋能”教研主张,围绕“聚焦探究性问题 探索实践性课堂”主题,希望通过聚焦关键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落实核心素养,落实提质增效,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上午第三节课,岳冉老师带领四(1)班的同学共同展示了《天窗》一课。 本节课岳冉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卜”三个生字,学会书写“慰藉”“蝙蝠”“霸”“鹰”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卜落卜落”“慰藉”的意思。3.从“慰藉”一词,聚焦到“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关键句,梳理文章的脉络;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4.通过聚焦“1-3”自然段,知道“天窗在哪儿”、明白“为什么要开天窗”?
为了解决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岳老师创设了两个学生活动。一、学习活动一,读一读,理一理:(1)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二、学习活动二,读一读,说一说:(1)默读课文,先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2)再用“——”画出,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3)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活动效率高,能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问题的探究,也能说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课后,语文组针对本次组内教研课进行了研讨。
赵丽娜老师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完整,从字到词再到句子,由点至面,内容丰富且易于学生接受,设计的学习活动很有实效性,让学生在设定的不同情境中理解”慰藉“一词,从而掌握文章的关键词眼,在指导朗读中,从字音到感情,引导得当,我在这节课中收获很多,也会将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去。
任美静老师认为:岳老师的讲解逐层深入,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抓住中心问题,结合课后习题,充分训练学生与课本对话能力与整合内容能力;逻辑清晰,生动自然,与学生互动也非常融洽。
印藕玲老师和孔欣雨老师认为:岳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1.课中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设计了学习活动,要求明确,学生讨论充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参与率高。2.课中围绕难点,教师通过读、思、讲、练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卢云老师和宋加加老师提出:岳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她用“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串起整节课堂,学生朗读时有模有样,回答问题时完整、响亮。同时,岳老师的小组活动形式很值得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借鉴,要用小组活动串起整节课堂。但是,基础学生的难点理解“慰藉”时,对于“藉”的讲解可以结合字理讲好偏旁。
接着,岳老师传达了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召开的主题为“双研合一共奋进 适性赋能谱华章”的小学语文学科开学工作会的思想精神。低段黄文峰主任重点强调了以校本行动为基础,关注低年级语文研究的过程推进与成果转化。中段陈瑶老师提出了四个要点:优化教案撰写、重视过程积累、聚焦关键问题、关联课题研究。高段端周荣婷主任反复强调的:第一,教案,即教案要规范。第二,作业,即作业要提质。第三,课堂,即课堂要变革。第四,团队,即团队要发展。第五,质量,即质量要提升。
最后,岳老师提出:希望在本学期的语文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方向要紧紧围绕区域教研要求,做好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做好作业设计与教案设计相匹配,做好过程性材料的积累。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教育教学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花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也为教师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收获颇多。
文字:岳冉
图片:语文组教师
一级审核:岳冉
二级审核:李玲
发布:王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