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1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2-12-09 来源:本站
“在活动中构建 在比较中感悟”——基于数学任务的课例研究是我校数学组本学期的校本研修主题。自9月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课例研究,而“9加几”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三个课例。在11月30日上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郑理老师先将自己对“9加几”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设计和大家进行了分享,随后数学组老师们纷纷提出改进意见。
11月30日下午,郑理老师在一年级1班第一次试上。课后大家提出了建议:数学任务的设计不够明确,授课的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将主动性交给学生……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郑老师对此进行了反思,并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修改。
12月2日上午,郑老师在一年级3班进行了第二次试上,本次试上中,郑老师对于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修改,在新授环节中,加入了图形的对比,让同学们在图上画一画、圈一圈、移一移,在直观的图片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把控好学情,导致教学设计上依旧存在问题,没有方法的渗透,呈现效果不佳。课后,王主任给出了一些建议,郑老师与毛老师进行了研讨,对于设计方案再次进行改进。
12月6日上午,郑老师在录播教室对一年级2班进行了第三次试上。本次试上前,郑老师对学情进行了深度的了解,提出的问题更易懂,要求更加明确,整堂课呈现了比较好的效果。课后,王主任对郑老师进行了指导,对于任务的设计提出了更优的方法:不仅要将直观图进行比较,还要由直观转为抽象,将算式进行再次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12月8日上午,郑老师和一年级4班的小朋友在录播教室对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课上她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幅情景图,小猴摘苹果、放苹果,学生们由此提出一个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苹果?”并列式计算,得到结果的学生要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在苹果图上移一移、圈一圈。随后郑老师利用展示仪向大家分享了不同的思路与画图方式,并且将这些直观图进行对比,同学们从中发现了共同点,得到了凑十的方法,理解了为什么凑、如何凑。接着郑老师去掉了苹果图,让孩子们看着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要分哪个数?怎么分?为什么?学生们对此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并且分享了自己的交流成果。然后,郑老师进行了一些练习,让孩子们计算9加几,并且说说计算过程,加深印象。最后,郑老师将之前计算过的题目9+3,9+4,…,9+8依次排列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们再次进行讨论,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展示课后,张校长以及各位数学老师对郑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张校长表示:以“在活动中构建 在比较中感悟”为中心,郑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了比较,数学的任务设计也比较明确,但上课时还要注意侧重点,在新授环节让学生们就能吃透知识点,并且对于学生们的回答与行为要有一定的回应,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奖励。王主任和其他数学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任务设计要扎实有效;学习目标要进行分层,不断细化;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研究……
经过3次磨课到最终展示,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扎实有效,不仅促进了老师们对“数学任务”的理解,也提升了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