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5-04 来源:本站
“熟读深知子自知”,书籍可让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享受教育教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为了进一步让教师拥有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以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引领与培养乐观向上的少年儿童。2023年5月4日,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学芳师读会”教师阅读“心理学主题”分享如期举行。
王璐老师分享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的阅读感悟。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检测后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普遍关注的今天,我们不能不看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应得到足够的关注。但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由谁来关注?最应该来关注的还是教师自己。为了工作,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然,怎么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生活,教师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然,怎么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
王璐老师分别从四个案例、四个心理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对这本书的解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性格有客观的认识。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接纳一个平凡的自己。教师在工作中交往最多的是一群时而可爱,时而调皮,时而叛逆的孩子们。教师的不良情绪很多来源于学生们,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每个瞬间,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当你受到压力的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的压力,把心理的症结说出,不要闷在心里,要及时舒缓压力和排解紧张的情绪。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要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宽容。
心理健康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只有具备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面对挑战,更好地做好育人工作,才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欢乐。
曹璐文老师分享了《拖延心理学》的阅读感悟。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拖延是什么,拖延的各种原因,分析了拖延者的思维方式,应对拖延的方式。这本书的可读性和针对性很强。我将从3个方面来介绍。许多拖延者在处理事务时,虽然他们想完成任务,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开始拖延。在这个过程中拖延者受到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的影响,并且呈现出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拖延者在拖延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拖延怪圈分成“拖延伊始”、“拖延过程”、“拖延后续”三个过程。在拖延伊始,大致有:1、除了这件事情,什么都愿意做。2、做事之前先娱乐一下吧。3、其实我忙的要死……(中枪!)4、不是还有点时间嘛。以上四个拖延表现。拖延过程就是做与不做。
拖延原因分为失败恐惧症、成功恐惧症、个体独立性问题。拖延还和心理舒适区问题、对时间的感知度、家庭环境影响以及抑郁焦虑等生物性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干掉拖延症呢?不妨试试换一种成长心态,定一个靠谱的计划,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干掉拖延症。一起向拖延症宣战吧!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的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允许你犹豫不决的!”从现在起,让我们拒绝拖延,提高执行力,与时间决战吧!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更加理性辩证的看待问题,也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教育工作,更有助于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和调试工作,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文字:邵双玲
图片:张啸天
一审:邵双玲
二审: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