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博爱 · 创新 · 阳光 · 责任
bj

栏目导航 >>

【花港二小】在文化里安顿一颗感动的心 ——王瑞雪名师工作室“现代与经典”名师展示课教学研讨

浏览数量:19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8      来源:本站


2024年3月15日,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校长王瑞雪特级教师来到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给四(1)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节特殊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课。花港二小的全体语文老师全程参加听课和交流过程。

1.jpg

王特从一个“别”字谈起,激发出学生已有的“送别诗”诗词积累,纷纷谈起送别诗的不舍和难过,继而引出本课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jpg

王特以“边塞诗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三个关键词带领学生开始了解王昌龄,此时学生们满眼都是对王昌龄的诗才的佩服,更加期待这位优秀诗人写的优秀诗文了。

3.jpg

随后,王特紧抓“寒江”“孤山”“冰心”“玉壶”意象,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开始慢慢靠近诗句,走进诗人。

最后,王特抛出一个思辨性问题:“你觉得王昌龄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学生的稚嫩的语言虽然无法准确表达王昌龄的“纯洁志向”,但仍能说出“谦谦君子”。此时,才华横溢的王昌龄,冰清玉洁的王昌龄,在人物形象上完成了闭合。随着悠悠曲调,学生饱满情感诵读全诗。从学生的声中,仿佛看到了凄凉的寒江,看到了寂寞的孤山,听到了洛阳亲友的问候,还听到了坚定的回答,感受到了一片冰心。余音绕梁,学生久久不愿意与王特告别。教师们也沉浸其中,满满消化这场视听盛宴。

6.jpg

随后,王特为我校语文教师带了一场“在文化里安顿一颗教育的心”的座谈会。王特说:“文化的深层意义真的是那些经典的诗文化解了我们的生命中的躁动,内化成了我们的一种精彩,一种高贵的生活品质。于是,我们一颗教育的心在此找到了归宿!”王特认为:每一堂课,都是生命在歌唱。诗韵课文的课堂,就是歌唱生命的课堂,歌唱爱,歌唱美,歌唱诗意的远方。

7.jpg

在感动中,花港二小的老师们也忍不住想分享自己的感受。

岳冉老师的听课感受

8.jpg

1.一诗、一人、一人生

用一首诗,讲述一个人,感受其一生,那么这首诗就不仅仅是一首诗了。王特教的是一首诗,但是已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随他完成了一生的游历。王特说:这就叫文化“苦”旅我却认为对王特来说叫:文化“甜”旅。她谈起王昌龄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时,仿佛在谈论一位知己,言辞之间啧啧称赞;她谈起王昌龄“谣言四起”“谤议”时,仿佛在为好友伸张正义,神态之中透露出愤慨……此时,她在正在与王昌龄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此时,她的任务已经不再是教授一首诗了,而是为她的知己好友代言,把几百年前不为今人知的王昌龄的一生娓娓道来,然后,带着学生一齐穿越古今,认识一位与众不同的王昌龄。这个过程是有“成就感”的,是“甜”的。

2.一课、一情、一感悟

王特说:我很享受跟孩子们在一起,享受给他们上课的感觉。我突然改变了我的认识:王特不是来四1班上一节课的,她是来四1班交朋友的。的确如此,40分钟,她竟然俘获了34位孩子的心,成了34位学生的朋友,她也的确交了34位可爱的优秀的小好朋友。哦,原来一节课的时间,也是可以获得一种友情的。而友情,有合也有别。别时情,可以不舍,可以是记挂,也可以是期待,而王昌龄与辛渐离别情,还有“鉴心”和“表志”。

3.一雨、一山、一冰心

“诗才”重要,还是“诗人”重要?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看,古今中外,都会有共同的答案。王特说:宋之问有“诗才”,写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他劣迹斑斑,人品不堪,最终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寥寥可数,而王昌龄却以伟大的品格吸引了李白、孟浩然等一群谦谦君子,甚至他被“谤议”时他们又排众议为其发声,这就是伟大品格的力量。王昌龄卑微地“如相问”,却又坚定地表明“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特说:“冰心”难得,面对背刺,坚硬如初,纯洁无瑕;面对亲友相问,又可化为绕指柔。

此时我也向往一颗“冰心”,即使遇到千帆困境,也对教育事业一片热忱。

孔欣雨老师的听课感受

9.jpg

特别荣幸,我又有机会听了王特的诗韵课堂。整节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儿。听完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第一,语言亲切,有感染力。

导入环节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了解本诗的作者王昌龄。学生在王特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知道的送别诗,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反复朗读,深入意境。

课堂上包括了个人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尤其是了解背景后,学生反复朗读后两句诗,达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禁加入了手势,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加深了对古诗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知识丰富,渗透情感。

王特的文学知识储备丰富,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诗人经历以及“冰心”“玉壶”的情况下,感受到诗人的品格和信念。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这首诗,近距离感受诗人的心境和古诗的意境。王特的课有广度、有深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王京京老师的听课感受

10.jpg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古诗字字凝练,句句隽永。

教学过程中,王特注重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把握古诗的韵律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结合王特的课堂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感悟,粗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王特在课件上出示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多种形式朗读,多种方法理解诗词大意。王特重点讲解"玉壶",引导学生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继而引发学生思考:诗里写了哪些景象,王昌龄是用什么方式送别辛渐的?表达了王昌龄的什么感情?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去体会诗歌情感。
王特以了解背景为助力。古诗是诗人当时的情感记录和情绪的艺术表达,诗人创作古诗必有其原因。从背景中也能发现诗人写诗的深刻原因和情感基调。本节课,王特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时,适时出示作者背景,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后,再结合诗句,谈谈个人体会:原来此诗虽是送别诗,不写临别赠言,反过来是写给朋友的叮咛以及自己的生活誓言。

任美静老师的听课感受

11.jpg

这节课王特带来了一场诗词盛宴,她用温柔的语调娓娓道来。她是一位老师,仿佛又是智者,带孩子们走入古诗的世界,走进王昌龄的人生。她由甲骨文入手,从送别诗引出本科的核心诗词。由各种方式的阅读引导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产生兴趣,从要你读变成我要读。

在王特的古诗词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她的授课方式独特,总是能将我们带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人的世界。
当我们正沉浸在诗词的诗情画意之中,王特却突然话题一转,讲起了王昌龄被陷害的往事。我从未想过,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曲折的故事。王昌龄的才华与正直,让我深感敬佩。而他被冤枉的经历,又让我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
王特老师的讲述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古诗词授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每一首诗词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结晶。我开始更加珍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精神的寄托。

通过这次课程,我们不仅学到了古诗词的知识,更收获了对人生的思考。王特用她的智慧和经验,也引导着学生们走进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与哀愁。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经历会成为孩子们宝贵的财富,指引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宋加加老师的听课感受

12.jpg

今天有幸听了王特的课,王特的课导入自然,由与学生做朋友再谈到离别导入送别诗,由王昌龄的朋友李白等人的送别诗介绍王昌龄让学生感受王昌龄在作诗方面的伟大成就引入这首诗,上阙写景,让学生通过孤山和寒雨来感受诗人孤单的心情,下阕不是抒发送别诗中不舍的情感,王特通过抓住冰心讲解王昌龄被误解被迫害的一生,已经他那坚毅的风骨让孩子们更加倾佩这个文人,通过了解玉壶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到王昌龄纯洁的内心。通过一个“问”字体现了王昌龄内心的忐忑,王特紧接着问了学生一个,洛阳亲友再次遇到王昌龄的友人会询问他什么?会相信他吗?学生回答相信,本节课对于友情这一含义学生得到了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我是真的被王特的课深深吸引住,整节课我都完全融入,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王昌龄的坚毅不屈的风骨,学会在破烂的生活中用坚韧乐观的心态去缝缝补补,让我感受到朋友在关键时刻的真诚关怀,是可以让冰冷的心融化,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我。王特的这节课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让学生融入课堂像听故事一样轻松的上完故事课,更让我们从王昌龄身上学习到优秀的品质 指导我们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

赵丽娜老师的听课感受

13.jpg

王特的课堂非常精彩,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方式导入课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开启了学习活动。这是一首离别诗,在开场就通过师生共同吟诵离别诗歌奠定了整节课的感情基调,通过一首古诗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王昌龄的一生经历,从高光时刻到落魄被贬最终客死他乡,老师说得动情,学生听的入情。王特的课堂语言充满了魅力,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身上,状态也沉浸在情境之中,学生朗读的感情一次次得到升华,王特说,希望通过对这首诗歌的讲授,孩子们能充满情感的吟诵使文字活起来,优秀的诗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能够引发学生思辨性的思考和表达,能够传承优秀诗人的高贵品德,在诗词中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这节课太震撼,太感动了,非常有幸能亲临王特的课堂,很受触动。

邵双玲的听课感受

14.jpg

机缘巧合,与王特在课堂上相遇于诗词世界。诗词的力量跨越千年,在今天仍牵引着我们,抚慰我们的心。由于有课,遗憾只聆听了前半部分,谈一点浅显的想法。

1.解诗题知诗人

王特第一次和学生们见面,慈母式的微笑,轻柔的语气,学生们顿时觉得轻松。王特以轻快的朋友式交流,引出诗名送别的甲骨文“别”字,引导学生们看图猜字理解诗名。太阳城小学集体开发了国学课,每节课都能学到一个甲骨文字,王特的教学与国学教学紧密联系。

王特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运用优秀的诗词电影《长安三万里》,引导学生理解王维等几位伟大诗人的性格等,理解王昌龄的人生经历,并且注重细节上的理解。学生们对王昌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学生们理解诗意,提供了帮助。

2.理诗句明诗意

王特引导学生归类送别古诗词。花港第二小学“Xiang”阅读古诗词晋级、诗词月诵、诗词大赛、飞花令比赛等等诗词活动持续开展,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当王特的提议一出,学生们在课堂上如鱼得水,一首首送别诗朗朗出口。王特慧眼发现诵读诗词优秀的学生,鼓励他满怀深情的表演了一小段诵读诗词,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尊重,鼓励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学生们诵读送别诗句,情感随着诵读、理解而升华。

我校的学生们一直坚持诵读古诗词。当孩子们背过那么多古诗词之后,会发现我们曾和庄子一起做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这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不朽。新课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学生们诵读诗词,让我们与古人共情,汲取古人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

3.入诗境悟诗意

王特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一系列教学铺垫之后,学生们再读《芙蓉楼送辛渐》,都能在自我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王特根据学生们不同节奏的投入朗读,分层次、分境界打分,鼓励学生的评语珠玉声声,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王特充分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激发学生不断的探索新知,重视教学时间设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王特带着我们诗词、诵诗词、悟诗意引导学生们善用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诗词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我校不仅学生坚持诵读诗词,教师每周说诗词谈感悟,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我们的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字:岳冉、听课教师

图片:岳冉、邵双玲



主办单位: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  |  地址: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电话:025-84363538
苏ICP备202413040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