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4 作者: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5-20 来源:本站
2025年5月15日,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羿射九日》学芳课堂。本节课由王京京老师执教,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与沉浸式互动,带领学生深入感受神话魅力,激发思辨能力。
王老师以“射”字的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板书解析汉字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神话的奇幻色彩。在梳理故事脉络时,她巧妙运用图片和动画PPT,动态呈现“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场景:土地焦裂、江河蒸干、沙石“熔化”,学生通过对比灾害前后的变化,直观理解羿射日的必要性。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互动环节。王老师设计“化身后羿”活动,学生左手搭箭、右手拉弓,伴随“嗖嗖”声模拟射日动作。PPT同步展示太阳逐个坠落的画面,课堂瞬间化身为神话战场,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羿的勇敢与艰辛。
随后,语文组老师们就本节课展开研讨。
孔老师提出在导入环节,王老师出示神话故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识字教学时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同时,王老师还采用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炙烤、炎热、艰难、滋润、奔腾",方便学生理解并记忆。王老师用情境串起整堂课,鼓励学生争当“神话传讲人”,让学生在趣味中习得知识。整堂课既落实了识字、朗读等基础目标,又巧妙渗透神话故事的神奇特质。并提出建议:有些环节控制好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核心问题讨论。
任老师提出王老师以生动的图片导入,用绚丽的画面和成语故事引入今天的课文,瞬间抓住学生眼球,营造出浓厚的神话氛围。围绕统编教材中“创造性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梳理脉络,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聚焦细节。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后羿的精神。建议进入课题的时候再简短些,整节课节奏会更加明朗。整体上整节课既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赵老师提出本节课以神话的“神奇”为核心,通过情境创设、动作体验、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尤其在动词教学与语言训练上,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理念。
卢老师提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逻辑严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符合认知规律:从文本整体感知到细节字词剖析,再到文化魅力体悟,符合低年级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发展特点。同时,王老师教师娓娓道来的授课节奏与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有限的学情高度适配,平缓的语速和清晰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充分吸收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宋老师提出王老师的这节课优点居多,与班级学生的互动亲切自然,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高,另外图文并茂的方式去理解生字和词语也让学生们对于学习这篇文章的难度大大降低。并且善用多媒体呈现烈日炙烤大地,能快速将学生带入神话情境,增强学习兴趣。需改进的地方是,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可以多设置一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韩老师提出导入巧妙,借神话故事吸引学生。生字教学独特,如拆解“射”字。教学活动丰富,朗读、默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神奇。但也有可提升处,小组讨论深度不足,可增加引导。拓展环节稍欠,可引入更多神话元素。
《羿射九日》不仅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更成为了一扇连接古今的窗口。在这节课中,学生既领略了神话的瑰丽想象,也学会了用思考与质疑探索世界。正如王老师所言:“教育的意义,在于让经典活在当下,让思维向未来生长。”
文:王京京
图:韩静
一级审核:王京京
二级审核:岳冉
三级审核:李玲
发布:王天月